打开社交软件,看见各大网红都开始发起了“与素颜和解”。
接连刷到几个视频,发现这些美女姐姐都有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于是我在话题的怂恿之下,做足了心理建设之后点开了我的原相机。
我以为我已经可以做到坦然面对自己的素颜、面对那粗大的毛孔和暗沉的皮肤,还有那些泛红和痘痘,但却还是在和自己的脸完全坦诚相待时,没扛住镜头的考验。
图片
好吧,我承认,我还是没有办法做到与素颜和解。
于是我开始陷入焦虑,我觉得同样是人,别人的五官就是比我优越许多,美女连头发丝都是好看的,他们皮肤雪白,毛孔细到完全看不见。
我捏捏自己的肉脸,气愤地化了一个全妆。
粉底、遮瑕、眉毛、眼影、假睫毛、修容。
一套完整又娴熟的程序下来以后,我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开始感叹,其实也没那么差嘛。
于是我又一次自信满满点开了原相机。
不错,这次很合我意。
那就勉强,和原相机和个解吧。
和素颜,免谈!
图片
容貌焦虑这个话题,好像总能在一个不同的阶段,披上不同的外衣一次次卷土重来,孜孜不倦地袭击着镜头照不见的我们。
打着和解的旗号,戴着美瞳化着全妆,看上去是拍摄者的勇敢无畏,实则是用另一种不易被察觉的方式,炫耀着内心的骄傲感。
赚足了流量红利,可看视频的人却陷入无尽的焦虑,一次次为难着自己。
可为什么,网络上的风向标,会成为我们必须要去完成的事情呢?
不和解行不行?
当然可以呀。
瑕疵不是缺陷而是特点,在我对自己想要的风格有了愈发明晰的定位后,我开始更加意识到这一点。
我可以喜欢我的特点,当然也可以讨厌我的缺陷,这完全取决于我,没必要跟随着所谓的浪潮去焦虑任何一面。
图片
去年封校那会儿,我因为零食吃多了在短短一个一月内胖了十斤,因为体重焦虑我爆哭到凌晨五点。第二天起床开始下定决心减肥,后来的一个月我瘦了5.4斤。
称体重的时候,虽然数字还是离我理想的差很远,但我完全不焦虑了——因为我知道我一定可以瘦成我理想的样子。
我逐渐意识到,一切可以靠我们做出的改变来解决的问题,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焦虑到和自己对峙的束缚。
被别人凭借自身优势树立出的标杆,不断干涉的自我意志,只有在自己清醒的时候才能好好守护。
我不赞成千篇一律的美,更不赞成被某个单独个体而影响的全局审美。
我只想做我自己世界里,快乐又满足的“普信女”,不好看就化妆,觉得胖了就减一减,能靠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图片
“你觉得你与素颜和解缓解到了其他女生的焦虑吗?”
答案其实我们都清楚,自然是没有的。
和自己和解的这个过程,是我们自己孤身一人在完成。
但事实上素颜与化妆之间本没有任何高低性,但却在这些话题的噱头下被放大了差别,并逐渐形成了人们认知里的“高低”。
接受自己,是我们一直都在尝试学会的课题。
我是在近几年开始愈发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这个设定的。
不光是在素颜与化妆这件事上,更明显的体现是在“爱”这件事上。
我从前以为,快速进入亲密关系的方式是去迎合对方的喜好,按照他喜欢的样子塑造出一个他心目中的完美恋人,不断做出自身的改变。
但往往容易弄巧成拙,因为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完全扮演好一个自己不熟悉的样子。
所以事实上,从来都不是他人不接纳我们的真实,而是我们自己从心底就没有肯定过本我的魅力。
图片
我当然希望我发在社交平台上的照片和视频能如我所愿地在评论区收获许许多多的称赞,那样会极大程度满足我的虚荣心。
拧巴一点的时候,别人稍微流露一点不赞同的评论,我就会自怨自艾许久,然后陷入自卑和自我怀疑。
后来我释怀了,普通的人也会有追求赞美的机会和权力,再发生类似情况时,以我的性格大概会勇敢开麦反驳我不喜欢的评论。
重复这样的行为几次以后,我对于自己的宽恕度也越来越高。
图片
胖了?没事,减肥就好了。
皮肤差?没事,我好好用护肤品就好了。
素颜不好看?没事,我画个全妆,卷死素颜。
我不否认我需要认可,但如果我无法因为容貌的突出成为被称赞与流量光顾的大美女,那我也可以接受来自身边人的认可。
我知晓他们的认可里参杂着更多的是对我的爱意,但我还是愿意将那些本细碎的认可堆砌起来,成为我自己的壁垒。
清晰的自我意识,不会让我因为潮流的更改而失掉长久以来的自信和快乐。
图片
镜头放大的是别人想让我们看见的,镜头未曾探寻的,才是真实又丰富的他们。
所以镜头是主观的,美也是主观的。
反复的自我怀疑除了让我滞留在原地甚至还有些倒退的迹象以外,并没有任何积极正向的作用,所以我尝试着在一次又一次与“流行”的相悖里,找寻到属于我自己的美学标准。
我们多数时候的不快乐,都不是来源于外界给我们施加的压力,而是被外界影响的我们,自己对自己产生的质疑。
这样的无效内耗,却只能自己消解。
图片
楼下的花正开得旺盛,我决定撸个全妆下楼拍照,带上我的室友帮我打光。
回来我要狠狠p图,然后找好浪漫的文案发条朋友圈,等着收获朋友圈里的点赞与评论。
就像香奈儿2022的那句广告语——
“如果有一件事是必须的,那就是先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