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人谈恋爱,要注意 ‘尺度’ ”
01.
前段时间的一个晚上,我和朋友拿着手机闲聊,聊起了她这段时间的感情生活,她言语中透漏着疲惫。
她说:” 我上次一个人去图书馆待到很晚,本想让他来接一下我,但是那么冷的天,我还是想让他舒心的休息一下,于是也没和他说我的想法,最后自己回去了。
虽然他没受冻我很开心,可是我心里依然觉得自己有些委屈,明明我们应该是如此亲密的关系,可我却连麻烦他一下都觉得是亏欠。“
看到她发来的消息,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前男友。那个会细心为我打点一切的人,连分手都抢先说出了口。
我记得他在分手时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们分手吧,我觉得我好像根本不需要我,你跟我在一起真的是因为喜欢吗?”
后来我也没想明白那段糊里糊涂就结束掉的感情,到底是因为我自以为懂得关心而一味地拒绝他的付出,还是他觉得自己承受不住在感情中本该他付出而却被我阻拦的亲密时刻。
他给过我那么多令我心动的瞬间,可我却因为害怕靠近爱而受伤,接受爱而亏欠,所以即使有那么多次我本能表达 “ 我需要你 ” 的瞬间,我都忍住了。
可爱情,本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正确认识并学会表达需要与被需要,掌握自己的恋爱尺度,是在任何亲密关系里都应该认真学习的课题。
02.
为什么我们不敢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轻易坦露自己某些有需求的时刻,也不敢轻易承认自己其实也被别人需要着?
抛开只是嬉笑玩闹的随意感情不谈,我们真正无法做到心安理得接受需求与被需求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把别人看得太重,而把自己看得很轻。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一种“事事为他人着想”的观念,以至于这个观念在我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到被妖魔化。
代入到感情中,约等于自我感动。
我们总觉得舍己为人,先人后己是一种美好高尚的品质,可代入到感情中来,却根本无法成立。
我一直很赞同用势均力敌这个词来形容爱情。感情中的舍己为人,其实是一种变相自我满足的自私行为。
作为当事人的我们,根本无暇去思考是否对方需不需要让你舍弃自己来满足他,只是一味地把自己放在一个最卑微的持续付出的位置,然后一点点看着自己在感情的火光中留下感天动地的泪水,然后化为灰烬。
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折磨,也是对另一半的绑架。正因为这种心理,才会让你自己心里都会觉得自己在扮演一个付出的角色,从而连让他温暖你的机会都不再想要给他。
而你,也只会因为接收到一点点好就觉得愧疚,觉得不配。
当感情中需要与被需要的天平不断倾斜时,苍白病态的爱也逐渐会入洪水猛兽吞没你我。而那时,已经把自己看得那么轻的我们,也注定会成为惊涛骇浪后被卷入无尽深渊的羽毛一片。
03.
我们在一起的那段日子里,是我和他最亲密却又最疏离的时刻。
我总是不愿意麻烦他,不愿意让他耽误自己的时间只为送我一段路,不愿意让他因为我而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愿意把所有麻烦都丢给他解决。
我总是站在自己以为好的角度替他着想,却都忘了他在为我付出时也保有着一种极大地快乐和满足,那是一种被需要着的安全感。
我只给了自己为他着想的权利,却没给他为我付出的机会。他感到挫败,感到看似不再被需要,于是,我们分开。
仔细想想,我们分手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对他的付出抱有歉疚,从而不再想真实表达我对他的需要,而他也因为从未感觉到在我的生活里有过被需要的痕迹而感到无力。
我会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我也是那样的自己。到现在,我依然无法坦诚地接受所有好意与爱意。所以,在恋爱这件事上,适当的把两人之间的尺度缩小是很有必要的。
你不再从过度保守的感情中向他索取所谓你和他之间的安全感,他也不必因为在感情中看似不被需要而懊恼不堪。一段感情的长久,并不是永远都要为对方考虑的。
偶尔任性一下,撒个娇,告诉他一个人走回宿舍真的很冷,现在还特别想喝珍珠奶茶。也告诉他,我其实不想麻烦你,可更多时候我是需要你的,有你在,我很安心。
对自己有些自信,也对你们的感情有些自信,更对他愿意为你付出的程度有些自信。看似不麻烦对方的背后,除了你对他的爱,更有一层你对自己内心深深的保护和禁锢。
可带着禁锢去拥抱一个人和他的感情时,那份爱就已经变得不再完整了。我们都不愿抱残守缺。
END.
故事还没说完。
我的那位朋友,思来想去,还是和男友好好沟通了那天她一个人回来的感受,最后撒娇一样地感叹了一句:“ 如果下次你在就好了。”
结果就是,在她又一次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看到了已经在一楼大厅等了很久的男友,一手拿着珍珠奶茶,一手拿着围巾,向正走过来的她笑着挥手。
回去的路上,男友笑着对她说:“ 麻烦你以后多多来烦我,这样我才能感觉到你还是需要我这个无所不能的大帅哥在身边的 。”
原来,一个人被需要,可以这么开心。也幸好,遇见你以后,我的恋爱尺度都是快乐与感激,全然没有亏欠与委屈。
最最幸运幸运那件事是,你需要我,而我刚好也需要你。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相遇,便再未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