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挺可笑的,我竟被删除好友了。
不是什么陌生人,而是认识了十几年的同学。
一个月前,L突然发信息说想跟我聚一聚。L是我的小学同学,初中还有一些联系,后来考上不同学校,慢慢就没什么联系了。
几年前,他工作调动,与我在一个城市,忘记怎么加上微信的,刚开始聊了几句,还说要抽个时间小聚一下,但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再后来,L就成为我朋友圈列表中,每逢年过节发条祝福语的好友。
一直没有见过面,这次他突然提出要聚餐,我虽然有点疑惑,但也欣然同意,并计划好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吃饭的那一天,我出门前,给他发了一条微信,他迟迟没有回。
等我到餐厅时,他突然发消息说,“我要开车送我领导去酒店,临时有变动,没来得及跟你说,咱们就下次再约”。
我当时有点恼火,就回复:“你时间有变动,应该提前跟我说,我这都已经到了,这不耍我呢,白跑一趟!”
他又跟我说,“那我推掉,让他自己去坐车???”看着那三个问号,我更生气:“那可别”,便顺便发了一个怒火的表情包。
等我回到家,心情已经平复下来,觉得话说的有点重,于是就发了一句“在吗”,没想到弹出一个红色的感叹号,瞬间刺痛我的眼睛。
我翻着聊天记录心想,我又没有破口大骂,怎么就把我删了?过几个小时后,我尝试着又发一条信息,依然是一个红色感叹号。
那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都在想,可能是他一时生气,才把我删除的,也许明天就好了。可是直到我写下这段文字到现在 ,L也并没有给我一个绝交的答复。
图片
02.
回想起来,仍有一种被人背叛的感觉,在这件事上,我自认为没有错,可是他却倒打一耙,把我删了,明明该生气的是我啊。
跟老朋友讲述这件事,老友说,这种人还想那么多干啥,要拒绝无效社交懂不懂?
彼此都是成年人,不见得就要搞成这样,我看他也不是真心要和你增进感情,刚好借这个机会把你删除,由此拒绝无效社交。
而且你扪心自问,你和他关系很亲密吗?不也就逢年过节发发祝福语,各自刷一下存在感吗?
再说,你们之间又没有什么利益和交换价值,成年人的世界,你又不是不懂。
可能我早就懂了,但是我情愿装傻。
我以为通过这次聚餐,能增进我和L之间原本渐趋平淡的感情,我以为我永远不会失去这个认识十几年的老同学。可是我发现我错了。
即便我们甚少交流,但也许L不是这样想的,我只是他无用社交里的一员,就是一个普通的社畜一枚,与其让我在列表中躺着,不如把我删除。
但难道没有利益交换价值,便不能做朋友了?难道利益是维系友情的必要条件吗?难道长时间没有联系对方就应该删除好友吗?
图片
03.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我曾经认为这是对商人行为的写照,其实当我们真正步入社会,感受到社会的人情冷暖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真的想想,越长越大,身边的知心好友却越来越少。
当你从学校到职场,每进入一个阶段,身边的人都会少一些。与此同时,好友列表有增无减,多数时,他们总会静静地躺在你的列表中。
翻看着你的好友列表,有多少你觉得是真正的朋友?有多少不是因为工作等原因,而加上的朋友?还有多少可以随叫随到,一起喝点小酒,聊聊理想的朋友?
你的日常除家人,同事,生意伙伴及客户,还有没有可以随时打电话聊点家常的朋友?有没有可以倾诉心事,诉说衷肠的一两知己?
你有没有遇到困难,可以雪中送炭,倾囊相授,解你燃眉之急的真心朋友?
回想下你的学生时代要好的同学和朋友,现在还在联系的有几个;同学结婚,你能去参加的有几个?或者说他们给你递结婚请柬的有几个,可能有时明明你俩在同一个城市,却没见过几面。
很多人在离开校门的那一刻,就注定已经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更不要说那些在你的生命中只留下一点印记的人。
也许他们伤害过你,也许他们帮助过你,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和他们的联系还剩多少呢?你会尝试去维系这段感情吗?
经常有人说,远离那些正在消耗你的人及无效社交,但这真的是对吗?即使不联系,那就要像L一样永久地删除他们吗?
如果人人都要拒绝无效社交,只留下对你工作有帮助的,对你的生活有利益的人,那我们社交圈里的人,有多少是不存在利益关系的。这种关系真的能持续很久吗?
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不用为了迎合这个世界看似固定的规则,而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要知道规则也是可以被打破的。
让我们一起做个善良而又温暖的人吧,知世故而不世故。人生最美好的状态,在于看透人性的丑陋后,依然相信人的善良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