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符号(服装、音乐等)转化为大量生产的物品(即商品的形式)
举例:煎饼侠用了二手玫瑰做主题曲
意识形态:
统治集团(警方、媒体、司法系统)对越轨行为进行“贴标签”和重新界定(即意识形态的形式)
举例:主流给抵抗性音乐贴标签,使其抵抗性的部分合法化,达到“摇滚乐家不过是有点疯的正常人罢了”的效果
图片
正文哦
很认真的看了《中国之星》第一期,不想吐槽这个名字本身就低俗,充满了让人众星捧月的期待的自身幻想,充满了大国自卑和一种急于想让世界看到我们跟他们一样发达美好充满艺术感受力的情绪。
但刘欢的任重道远、林忆莲的眼泪、崔健的焦虑表达,还是把我从大雪夜里在图书馆装作有文化的戏份里抽离了出来。
其他人不说,想聊聊杨乐和秋野。
杨乐的回避,所谓“害了我一把”
我们再次消费了八十九十年代的音乐精神
图片
好多人很喜欢他,一首《音乐响起》,让好多人觉得厉害完了,朋友圈里各种转,但摇滚客的标题我想你们也记得“昨天中国之星震撼全场的是谁”,大家不过是把他当成张磊一样消费了,哇这个走心的音乐啊,哇这个厉害的艺术家,哇这真好,哇他以前八十年代是偶像吧,我得让全世界知道我喜欢他。
杨乐的音乐的传播过程,甚至说崔健参与这个节目行为本身,实际上是电视在引导大家消费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音乐精神,我们都知道那时候我们能对社会能对世界说多少不,而现在人内在的软弱和外界的强压和控制,使得这样的音乐精神如今还存在的话,只能是一种回避了,而不是那时候的激亢,杨乐用自己的语言努力将自己和这个舞台做出了区隔,当然你们喜欢的窦唯也是。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避世的音乐家,就是因为我们自己超越不了被卷入庸俗忙碌的现实生活里罢了,才不是品味高雅,才不是充满追求和审美。
但和鲜活的观众连接,赤诚的音乐人总是感动的,杨乐最后也说了谢谢,谢谢你崔健害了我一把。
秋野的戏谑,被主流转化为简单的“有趣”
对抗父权力量的削弱
图片
大概给大家看看秋野的世界观:
虚无仅是现状存在的一个表象,盲目的忽悠不过是短命且缺乏责任的自摸行为,而概念的不断瓦解正印证了时代对每一个中国人的变异形态的严肃考证,意味着“乐”而“不乐”,在这个不再纯净的混构年代里,优劣直指我们的根和本且显得尤为重要……
子曰秋野我听了请长时间的,音乐性很强并且做得配合很高级。当然在《中国之星》里面唱了一个算比较温和的,虽然是戏谑的方式,但秋野想表达的是批判和抵抗,“乖乖的”是一个强权集团、暴力父亲最容易说的话,是一个发动控制的话语体系的代表词汇,崔健还上台要求观众跟着互动,在台上乐手出拳的时候让观众喊乖乖的,这个场面我是不太舒服的,似乎是变成了一个很有趣的互动环节,那种生气去哪儿了,那种父亲觉得儿子应该对生活知足而儿子的不满足不满意想撕逼的反抗去哪儿了。
然后很精彩的林忆莲点评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她说好有意思。
好
有
意
思
我简直看到资产阶级对民俗抵抗的淫威了。
另外林忆莲其实是我女神啊,她若有若无的混声简直好死了。但找来的歌手都是什么玩意。要么太紧张要么没唱功,那个马拉西亚的姑娘唱歌还没我好,而且那种脂粉气很浓的沙发音乐有什么好听的而且她长得还像凤姐。
崔健《鱼鸟之恋》三只鱼最后只能选择谭维维是因为
她“演”
图片
崔健的《鱼鸟之恋》真是很色情很色情的歌呢。他说让吉克隽逸袁娅维和谭维维都试过。最后选了谭维维。当然不止是因为只有她音域够。
谭维维是在主流里还想抵抗的那么一个存在。虽然这些年她当年好友张靓颖在红尘铁肺大情歌里要钱有钱要老公有老公,参加个我是歌手只会跳舞。但谭维维还是依然想让大众和流行乐界承认的,并且她希望作为一个“异数”存在,蒙面歌王每首歌都加一些少数民族的本土化元素,虽然也是会飙高音到音乐性做得非常饱满,这是值得欣赏的。
但这次参加中国之星也做了很主流很主流的筛选,歌也不怎么好听,字幕也不让打你说我贱,你是个混蛋这种话,副歌就是大流行,我想特别说她的衣服,她的衣服及其的削弱她的抵抗性。她穿了一个类似戏服的东西。但她唱的歌表达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演》,歌词非常爆炸,但穿上戏服就有一种合理化的嫌疑。
所以我甚至觉得,谭维维是比较符合崔健那个被收编的期待的。崔健还是希望与时俱进的那种人,不知道他现在怎么看待和利用自己教父的身份,反正我挺失望的。
我不想吐槽袁娅维自己的歌的中文歌词有多Low了,但我很喜欢这个歌手。然后吉克隽逸一直啃这首莫西子诗的歌,现在唱得远没有当年好了,浮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