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我今天是一个多管闲事者,我决心干扰大家的两性生活。拒绝亲密关系中的奴性人人有责。
图片
逼着大家迅速开启“低质量可复制”的恋爱
的节目
《恕我直言》是个其心可诛的节目。
这款羞辱两性的尴尬节目,没想到竟然是蔡康永在做,那个在奇葩说上不断破除两性刻板印象,在善意和坦诚的基础上教授情商课的蔡康永去哪儿了?就算是几年前的蔡康永,也根本挽救不了整个场次节节败退、不真诚而且充满套路的讨论。
大型、尴尬、相亲现场,每个人都像是手握着鸡尾酒进入了中产高端相亲会,勾兑男女交往条件、攻略策略研读,几乎约等于PUA泡学。
看节目前期宣传和四期以来的编排企图的努力方向,是想尽力让两性有更多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彼此理解,但因为节目的八卦温暖路线,没有奇葩说那种刀锋剑影的感觉,反而很容易看到一些嘉宾比较整全的落后观点,而且整个而节目的进展是基于预设了“刻板印象无法得到解决”而进行的……总的来说这个节目基本上就是开奇葩说的倒车……前几季奇葩说开拓的话语空间是不是都白努力了。
保守主义的幽灵要通过两性生活虐待每一个年轻人了。
这样的节目是要鼓励大家凑合过,鼓励大家生二胎吗?
虽然节目的意图上,试图通过调查、对比、发言、分享去突破男女各方面生活工作方面的刻板印象。 比如讨论隐私观念、金钱观念、男女思维差异(偶买噶这个在考古学上都是个伪命题)。
但是……另一个主持人,江疏影,却在节目里的观点代表了中国最荼毒女性的观念,并且依然在这样一个播放量过千万的当红节目中对观众灌输各种双标和求虐的心态。
江疏影代表了这个时代女性最不该成为的样子
“只有男性承认和肯定我,我才是强大的”
让我们来看看她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不管这是节目组给的人设脚本还是江疏影真的这么想,下面的叙述和分析就以节目中她的表现为准。这真的不是什么情感主持,而是一个准备败坏全中国所有女孩未来的形象。
1、“我觉得是我的错”自我矛盾未理清,强装坚强,最后将创伤合理化
“如果有男生问我,我能给他什么,那我就去赚钱,证明我能给他什么”
“我觉得分手肯定是我不好,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男生说分手”
“如果男朋友和前任联系,我会和她做朋友。“
“可以和前男友做朋友、出席前任婚礼”
图片
但男嘉宾提到想保留前女友的微信,江疏影突然就急了,甚至整个人的状态完全不是在录节目了,而更像是一种对峙,那种真实的创伤感在她的对话中非常明确。但她却要扮演一个善解人意貌似还聪明的人,去做一个可以和现任的前女友做朋友的人,即使分手了她依然要做“最佳前任”,她无法接受自己有任何婊的气息,一定要甜美、漂亮、可人。她只要是能说出一句是对方的问题,她就会从这个循环论证里走出来,可是她没有,她觉得自己没有受伤,自己只是不够强大,不是对方的问题。
分手是因为不爱,是一个解约,不是一个价值判断和抛弃的事情。不应该和个人强不强大、受不受欢迎扯上关系。
江疏影加重了主流有问题的恋爱的条件性。而且基于,女性有没有用,是这个男性决定的。 我为什么要对恋人有用才能在一起?恋爱不是一份交易,更不是一份工作。有用或者金钱、或者名利,这不是对方的需求,这是对方的交换条件。这不是好的感情,这是一个赤裸裸的交易而已。
2、“我要证明我自己,我要做最佳前任”
自我追究自我贬低、通过羞辱和伤害的自己去取悦社会
“我身上的每一块肉都是有用的”
对待胖女孩分享自己很受伤的演出经验,江疏影给出的回应是:我觉得他们并不是嘲笑你,你要享受那个大家以你为乐的东西,你是做了贡献的。你换个想法就好了。(听着是不是很熟悉,这不是妖妇哎呀娃娃常用的方法吗)
图片
这和跟被跟踪的姑娘说,“我觉得这是他爱你”,没有任何区别。
而江疏影是怎么对待自己被过度要求身材的呢?她努力减肥。
大学时候的男友说嫌弃江疏影胖,上海大夏天,保鲜膜、高领衣服,跑步跑到不行。为了证明给前任自己不胖。说到这里的时候蔡康永真的在努力表情管理,充满了心疼。
图片
她自己未必不是不伤心的,每次她提到这些以别人标准为准绳的感情的时候,她的精神状态都非常紧张,但是她还要强忍着去说她在这里得到了收获,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样的女性,任何接近她的男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她。
她的这些言论,并不是在暴露脆弱和伤害的本质,而是在告诉女孩子们,你只有这样才能“强大”起来,这个强大是基于男性的标准、社会对女性的甜蜜要求,以及基于打碎自己的自尊心,而换来的。我们新新女孩不需要这种东西。我们只取悦自己就好了。但是,爱情不是一场选秀表演。
3、“女人说分手只是撒娇,我想做个女团成员”模糊两性交往边界、物化和降低女性的攻击性和防备心,被观看和挑选的奴性心理
节目里每一个开场白都在物化和荼毒女性
“每一次脱口而出的分手都不是认真的”——每一个前男友跟踪狂都是这么想的好吗?
“我特别羡慕女团选秀的选手”—pick pick me
还有为了拥有人设和特点、和所谓知性和现代硬凹和“开车”:在包贝尔包文婧叙说关系模式的时候,包文婧说喜欢男性占据掌控权,江疏影多了几分轻佻,开玩笑说,就是要打她啊。然后风骚的演绎了“老公,来打我啊?”场上的男嘉宾猥琐的大笑起来。可包贝尔和包文婧并不是一个所谓情调式的相处,而是一个典型的东北父权社会下的传统家庭,男人出去赚钱,女人做家务生孩子,这既不性感也不有趣。这有什么好讨论和戏仿的呢?为什么要硬凹出一个潇洒的姿态。
4、表演性,扮演理想女友,顺从一切社会规则的好女友,忽略自己需求和感受
在整个节目进行过程中,江疏影的发言,都充满着对自己的不自信、自我贬低、自我否定、并不断试图讨好所有人。
她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
“当别人对你满意的时候你才能有自我满足”。
“别人给了机会,你要让我满意。她就会觉得自己很满足。
她根本就没有自我。 她是一个活到快30岁还没有独立人格的女孩,而她却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性节目主持人。这才是最可怕的,不知道节目组安得什么心。我并不是说,她这样想不行,这样想是她的自由,自己的原生家庭危机现在还没解决好也是她自己的私事而已,但放在一个情感类讨论节目上作为主持人,这个威胁性太大了,会给多少成长中的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呢。如果是一个喜欢江疏影的小女孩,看了她这些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会怎么对待自己呢,毕竟江疏影不仅仅是一个主持人,更是一个知名的年轻偶像演员。
当江疏影对胖女孩说“给你一个机会给你上台,有这个机会,你身上每块肉都是有用的。你就应该高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网络暴力现场。那个女孩一点不想把话接下去,对这个女孩来讲,这就是创伤情境重现,她又上了一个卖弄她的身材的节目而已。江疏影的发言直接预设了,人一旦有机会满足别人,就去按照别人的标准讨好,最终就会得到幸福,这样的evil价值观。这和微博评论区那些逼着受害者往好处想一想的键盘党没有任何区别,并且,最可怕的是,她根本没有胖过。而是因为前男友的一句话,觉得自己胖。
同时她不断说自己想当女团成员,这种想被挑选,想被注释,成为别人眼中最受注视的人的想法简直想病虫一样成为了她的人生准则。
她整个人的状态就是“请给我一个舞台”。
接下来,在真情说父亲故事环节,江疏影震惊了在场所有人。
当她在节目里分享自己小时候考试只要在90分以下,就会被爸爸用皮鞭打十下的时候,蔡康永露出了看病患儿童一般同情的眼神,并且强行进行了表情管理,江疏影却忠心耿耿的说,那是她父亲对她的教育,反家暴法了解一下,
图片
和蔡康永搭档过的小S大S都不是这种经历的女孩,大S从小很强势,不高兴就会摔东西,从来不是一个暴力的承担者,从而后来在关系中也是占据主动权的那一个,并且也找了一个心甘情愿被动的老公。
江疏影在节目中表现出的各种受虐倾向在这个经验中都得到了一些解答,最大的问题就是她把原生家庭的模式带入到成人之后的关系中去了,她是一个永远无法自我关爱、自我赋权、自我满足的人,而需要不断通过别人的关注、表扬、赞赏来得到满足。这就不难理解她开头说自己得了奖,却在飞机里看微博评论说她长得老而郁郁寡欢了。
女性观众看节目不是想学怎么取悦男性的,男性观众看节目也不是想学怎么哄骗女友老婆的。不然去找哎呀娃娃上课就好了。要你腾讯做节目干什么。大家是想学基于诚恳的、坦率的、成熟的思考之后的沟通方式。而不是套路。
尴尬节目里的宝藏男孩
厌女症迅速侦查员孙坚
这个节目真的需要孙坚、蔡要要、朱孝天这类嘉宾来戳破虚伪的建构。
孙坚特别好。当两个男嘉宾分享他们纷纷被拜金女甩掉,并且充满贬低和轻蔑意味的说“后来那个大款也看不上她”的时候。
柳岩最先察觉到了那个复仇感,但柳岩的警惕是一种下意识的不舒服,并不sharp,只是笑笑打个岔过去,但孙坚异常坚决的直接指出“两位同学,你们都被拜金女抛弃,难道不是因为你们本身也是因为具备这些外在条件然后被她们以拜金方式喜欢的吗,这难道不是你们自己的问题吗??”
(这是四期以来出现不多的一次深度交流……)
图片
对前任的蔑视和羞辱,以及自觉条件不错配得上这个紫色的姑娘,这个说话的嘉宾充满了一种恶臭的厌女症,厌女症是什么呢,先是物化、再是丈量、再是掌控、当这样还得不到一个女人的垂青的时候,就暗示或者明示大家,对方是一个婊子。
缺钱和拜金是两个事情,如果你自己用氪金的方式收购女友,女友当然可以随时换一个金主爸爸。你有钱,总有比你更有钱的人。这样的男人基本上就是自己当婊子还想立牌坊。没有核心人格,没有魅力的空壳。
但爱人的能力、良好的品性、坚韧的解决问题的恒心,不是外物可以衡量的。
你心中一旦有一个好的爱,这个爱与核心吸引力就永远是你的。你吸引到的人也会是真诚而固执的,不是薄情而看条件的。
图片
蔡要要男友“我不会因为你癌症而不离开你”
蔡要要应该分享过自己的故事很多次了,但是每次我听还是能受动容,(比如同样是文字工作者为什么我没有什么关注者加我微信找我聊天最后和我在一起呢),她的故事核心是关于爱与真正的勇敢坦诚的,情真意切的热恋期,能直接坦诚说出“我依然像以前一样,无法保证我爱你一辈子”,其实是最浪漫的一句话了,虽然我们并不筑造什么即刻发生的未来,但是我们约定的是每时每刻的“此在”。
两性和解不可能吗?
主流范式情侣的毒性所在
最大的悖论是,在这个节目的无效结构里,你怎么建立在男女二元对立和刻板印象的基础上去企图突破这个差异和刻板。 比较有新女性意识的几个嘉宾在节目里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沦为笑点。真的很替嘉宾们难过,来这里是为了宣传更健康、跟包容的交往方式的。结果男嘉宾各种厌女症,女主持各种奴性自责,毫无话语展开的空间。
每个人默认这个刻板的东西(两性差异),是不可能改变,是两性思维决定的,甚至是两性进化论论调,女人做家务就是女人该干的事情,男人要做到的就是对老婆连哄带骗。这是一个讨论更好的关系的地方吗?这是一个讨论和生产战术和套路的地方。不但没有达到更好的理解两性关系的效果,反而将观众引向了一种更传统、更老旧的“见招拆招”式的攻心术爱情。
这和哎呀娃娃有什么区别。这甚至将节目的核心功能拉低到无底线的泡学。PUA宣讲是犯罪谢谢。
节目组的不称职和不真诚真的方方面面。比如前期宣传文案各个平台一模一样。节目组根本没有尽力做任何调查,并且和自己做这个节目的初衷完全背离。 这是一个布满厌女症、男性负担、物化女性、增加刻板印象的节目。还不停吹嘘自己的节目多么多元化。
宣传里还有节目里有一个最大的漏洞就是所谓雇佣调查公司进行什么大数据对撞。
一个媒体时代,还有工作人员不知道大数据和调查问卷的区别吗?文盲剧组。
什么叫大数据,门外汉揣测一下,是在短时间内无法被处理的信息被用一种新的算法去处理,它是一种在信息洪流中通过特殊方法获取意想不到的新的连接的方式,就类似学一套九阳神功来抑制自己身体不断冒溢出来的真气一样,而不是,亲切对你的语文老师背诵九阴真经。
1000人的调查问卷显示不了任何问题。而且是一个单项统计数据,无法概括个体选择的差异和原因。甚至没有吧18-45岁进行分层,在场嘉宾设置也是都在20-40之间,实际上没有太多本质差异,有的结婚了有的没结婚。而不是从各种不同测度的关系信奉者里去选取可以沟通的人,就算仅仅是社会学调查问卷也是完全不合格的。更何况,两性和解,或者说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去看待别的事物,更无法用问卷的方式来呈现。
而且这个数据是怎么用的呢,没有人说一说为什么男生要隐藏情事,没有人问女生为什么要过度打扮,全都基于这个结果去谈,整体节目的核心情绪基本上是,现在基于这个糟糕的现实,让我们随便,想想办法吧,让我们蝇营狗苟的生活吧。
整个节目,几乎每个嘉宾在节目上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女友男友,感觉大家就在大型低劣调情。要迅速配对、低情绪消耗的生活、迅速产子。
这难道不是我们最不想成为的人吗?
我们表演一个个,顺从一切框架结构的人。我需要告诉你女人就是喜欢撒娇,喜欢说分手,喜欢口红,而你告诉我男生其实也挺辛苦的,男生贪玩男生对前任有点舍不得,所以所谓的相互理解就是,我扮演一个好女友,你扮演一个好男友。这个权力构架里,没有人不是傻X。表现回答女朋友的问题的求生欲和周全,表达自己多懂女朋友,都是在策略和套路的层面。根本没有撒狗粮,因为这里面根本就没有爱情,而是在扮演主流可复制的模范情侣。
只有蔡要要分享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好的关系的样子。自由、真心、坦诚、不被束缚,甚至有点末日的孤勇,听来像久违的什么我们已经失去的东西。
永远也不能放弃成为更好的爱者
即使我们从未被认真对待
我们永远也不能放弃引导观众成为更好的爱者,自己也永远不能放弃成为更好的爱者。
这个更好意味着包容度、开放、共情能力、敏感度、责任感、坦诚、勇敢。意味着放弃那些刻板的一切,每个人都独立的获取经济、人格、生活的主权,每个人都可以很大程度的自我满足之后,关系才能有一个新的进展,去做一个有机的面对世界的共同体。既不把伴侣作为竞争对象,也不把伴侣作为猫鼠游戏敌人,而是把伴侣当作此时此刻相守相依、同仇敌忾的伙伴。去真的欣赏、真的支持、真的争吵、真的爱恨。
而这个所谓的包容和开放,需要每个人用自己的生活去筛选、去承担,没有什么偷懒的办法,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锻炼爱的能力就是需要付出时间、勇气、情绪、身体。代价也许创伤、也许刻骨铭心,但爱与不爱不是任何人的责任,能不能真正的触及到爱才是我们能够掌握的部分。你当然可以过一个70分看起来还不错的虚假幸福生活,但不去看看90分的匹配度是什么样子,是否浪费了人与人之间可以建立连接,或者说可以发生爱情这件奇妙的事情本身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