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买衣服一定要买最需要的,如果它是低价值,请不要把它们放在衣柜里占用过多空间。
曾几何时,自己同许多女孩一样,喜欢各种各样的买买买。只在乎一时的新鲜感,却不在乎它的实用价值。
看上就一定要买入囊中,绝不允许它使自己流连忘返。这也造成相当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往往很多东西都是买的重复品。
许久之后将它们从柜子角落翻出来时,虽然标签都还没拆,但这时明显已经不是很喜欢,想扔却舍不得。只能再次把它们放在角落,又重新再买新的。
过度的消耗审美,最终都会疲劳,对事物的心理预期也会越来越高。
本该是件快乐的事情,可却慢慢变得麻木,潜在的心理焦虑也会滋生,这与揽美入怀的本意已经背道而驰。
有一次去参加聚会,我自以为穿了一件非常抢眼的衣服。结果看到同行的一位同事,就简简简单单的一身纯色系的羊毛大衣,再搭一条围巾,那种时尚优雅的气质,却让我着实难忘。
我在她面前顿时感觉就像一个小丑,甚至不敢抬起头与她对视。
聚会结束的时候,我还私下里问她,为什么衣服会搭配的这么好?她告诉我,其实能穿得出来的就那么几件,但是她却非常的喜欢。
她不像我们很爱去买一些时尚潮流的衣服,她的衣服每一件都是可以穿很久都不过时的,有一种独特的自我审美在里面。
她从来不人云亦云,平时与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人,但只要有展示的机会,才会大放异彩,穿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图片
02.
改变也需要时间,刚开始,我还是有些不服气,想看一看,她到底是不是真的具有独特的风格?
但是后来几次聚会之后发现,真的是这样,她的衣服只要搭配几点小小的配饰,马上就像个艺术家,有种独特的韵味和气质在里面。
她的那种自信和优雅是怎么也埋没不掉的,而且她的衣服无论材质还是质感都特别高级。
不像我们这些人,衣服只要看一眼,或者轻轻一摸就知道是廉价品。
女人之间的影响都是很快的。
见贤思齐,只要是能变好看的东西,如果自己的条件不是很差,就喜欢去模仿尝试,我也是如此。
尽管早已经有决断,要改变过去像仓鼠一样储存很多杂七杂八东西的习惯,但突然要把这些东西都处理掉,还是会有些不舍。
不过为了改变,还是要做一番尝试,可以把多出的东西送到妈妈家里,或者索性把它捐出去。
这样衣柜里看起来就简单多了,包包只剩下两个质量比较好的,换季买的衣服,也只留下那些跟自己气质比较搭的几件。
买衣服时也要挑选些材质,质感好些的,也许贵很多,但是却抵得上便宜的很多件,不要量的积累,只需质的提升。
眼界打开后,我像是突然开窍一样,迫切的想和过去那个粗鄙的自己告别,就如同长大后回想童年的幼稚行为一样,想想都觉得可笑。
果然改变习惯之后,我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特别大的转变。
整个人对待事物的价值观感,变得安静内敛许多,不再像原来一样毛毛躁躁,也懂得了取舍。
图片
03.
我的朋友们再次见到我时,都发现我不再像原来那样喜欢猎奇短暂的新鲜感。
有时她们找我逛街,买很多衣服,我也只是跟在她们后面,偶尔发表一些意见,但是到我买的时候,却不会再随意出手。
虽然如此,但是我每次买回来的衣服,穿在身上都很能突出个人的品味。
让她们非常羡慕的同时,也在纷纷问询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就告诉她们,自己学习了一点色彩搭配的知识,还有听取了某位小姐姐的建议。
引得她们一阵阵惊奇之后,随之而来就是不可置信。
我理解她们的感觉,尽管她们已经开始对自己做了改变,但是她们还需要一把火,一把加深对改变后自我形象认可的火。
最近姑妈家的孩子换几份工作,都不是很满意,姑妈便想让我们聊一聊,顺便给她一些意见。
看到她,我就想起当初的自己,真的是一模一样,随意的穿着和打扮。换句话说,有着相当大的率性,很有年轻活力。
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一代代的职场习惯,让职场人的着装相对要庄重一点,她的穿着显然浮躁了一些。
通过和她的聊天得知,她的业务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按道理说,找一份好的工作应该很简单,但到底是差在哪里呢?
我仔细想了下,最终确定问题就出在她的穿着上,便跟她说,你上班的时候有没有穿职业装呢?
其实一个职业装的好坏,能体现一个职场白领的精神面貌,还有自身的气场,把它穿好了,能积累下个人很强的气质。
于是我让她带我去家里看看她的衣服。
果然和我料想的一样,她的职业装也是很普普通通的那种,裁剪的并不是很合身,不仅穿起来松垮,面料也薄了不少。
只能说算能穿的衣服,却不是很好的衣服。在一些精英或者一些高级管理者看来,这就是很廉价的穿着,连带对人的看法也会降低许多。
我跟她说去定制一套合体的职业装,稍稍加一点醒目的点缀就行,材料一定要稍稍好一些,再适当化个淡妆。
记得当时她的眼神,是有些疑惑的,很怀疑这个办法到底行不行得通。
最后过一段时间,她给我发消息,说她按我的要求去做了一身衣服,没想到再次面试一家企业的时候,果然就很顺利的进入了,问我这是什么原因?
我告诉她这就是成年人的体面。有时候,精神气质的体现,也是需要衣装衬托的,尽管这样很武断,但大多部分人就是这么来看人。
扫地僧的做派只适合功成名就后,普通人如果不加分辨的装扮,只会把自己外在的气质掩盖下来,以致于明珠蒙尘,让很多人失去了人生转折的重要节点。
图片
#写在最后:
顺着这个方向,我渐渐把衣服上面的文章,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断舍离,但是对于它的理解,你一定不要有偏差,如果把断舍离的过程搞成形式主义,那就是很偏激的做法。
我把家里那些不常用的东西全部清除出去,空出大片大片的留白。增加了活动空间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情舒畅太多。
普通的东西可以少一点,只留下一些精致的,点缀丰富自己的生活就足够,这是我的感悟。
听过一则趣事,建国初,有位收藏家收到两个万历年间的青花瓷碗。
结果就在手下不断恭维的时候,他却打碎了一个,手下不解。
他却说,“两件是珍品,一件才是传世的孤品,想要有价值,就要懂舍得。”
01.
买衣服一定要买最需要的,如果它是低价值,请不要把它们放在衣柜里占用过多空间。
曾几何时,自己同许多女孩一样,喜欢各种各样的买买买。只在乎一时的新鲜感,却不在乎它的实用价值。
看上就一定要买入囊中,绝不允许它使自己流连忘返。这也造成相当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往往很多东西都是买的重复品。
许久之后将它们从柜子角落翻出来时,虽然标签都还没拆,但这时明显已经不是很喜欢,想扔却舍不得。只能再次把它们放在角落,又重新再买新的。
过度的消耗审美,最终都会疲劳,对事物的心理预期也会越来越高。
本该是件快乐的事情,可却慢慢变得麻木,潜在的心理焦虑也会滋生,这与揽美入怀的本意已经背道而驰。
有一次去参加聚会,我自以为穿了一件非常抢眼的衣服。结果看到同行的一位同事,就简简简单单的一身纯色系的羊毛大衣,再搭一条围巾,那种时尚优雅的气质,却让我着实难忘。
我在她面前顿时感觉就像一个小丑,甚至不敢抬起头与她对视。
聚会结束的时候,我还私下里问她,为什么衣服会搭配的这么好?她告诉我,其实能穿得出来的就那么几件,但是她却非常的喜欢。
她不像我们很爱去买一些时尚潮流的衣服,她的衣服每一件都是可以穿很久都不过时的,有一种独特的自我审美在里面。
她从来不人云亦云,平时与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人,但只要有展示的机会,才会大放异彩,穿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图片
02.
改变也需要时间,刚开始,我还是有些不服气,想看一看,她到底是不是真的具有独特的风格?
但是后来几次聚会之后发现,真的是这样,她的衣服只要搭配几点小小的配饰,马上就像个艺术家,有种独特的韵味和气质在里面。
她的那种自信和优雅是怎么也埋没不掉的,而且她的衣服无论材质还是质感都特别高级。
不像我们这些人,衣服只要看一眼,或者轻轻一摸就知道是廉价品。
女人之间的影响都是很快的。
见贤思齐,只要是能变好看的东西,如果自己的条件不是很差,就喜欢去模仿尝试,我也是如此。
尽管早已经有决断,要改变过去像仓鼠一样储存很多杂七杂八东西的习惯,但突然要把这些东西都处理掉,还是会有些不舍。
不过为了改变,还是要做一番尝试,可以把多出的东西送到妈妈家里,或者索性把它捐出去。
这样衣柜里看起来就简单多了,包包只剩下两个质量比较好的,换季买的衣服,也只留下那些跟自己气质比较搭的几件。
买衣服时也要挑选些材质,质感好些的,也许贵很多,但是却抵得上便宜的很多件,不要量的积累,只需质的提升。
眼界打开后,我像是突然开窍一样,迫切的想和过去那个粗鄙的自己告别,就如同长大后回想童年的幼稚行为一样,想想都觉得可笑。
果然改变习惯之后,我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特别大的转变。
整个人对待事物的价值观感,变得安静内敛许多,不再像原来一样毛毛躁躁,也懂得了取舍。
图片
03.
我的朋友们再次见到我时,都发现我不再像原来那样喜欢猎奇短暂的新鲜感。
有时她们找我逛街,买很多衣服,我也只是跟在她们后面,偶尔发表一些意见,但是到我买的时候,却不会再随意出手。
虽然如此,但是我每次买回来的衣服,穿在身上都很能突出个人的品味。
让她们非常羡慕的同时,也在纷纷问询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就告诉她们,自己学习了一点色彩搭配的知识,还有听取了某位小姐姐的建议。
引得她们一阵阵惊奇之后,随之而来就是不可置信。
我理解她们的感觉,尽管她们已经开始对自己做了改变,但是她们还需要一把火,一把加深对改变后自我形象认可的火。
最近姑妈家的孩子换几份工作,都不是很满意,姑妈便想让我们聊一聊,顺便给她一些意见。
看到她,我就想起当初的自己,真的是一模一样,随意的穿着和打扮。换句话说,有着相当大的率性,很有年轻活力。
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一代代的职场习惯,让职场人的着装相对要庄重一点,她的穿着显然浮躁了一些。
通过和她的聊天得知,她的业务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按道理说,找一份好的工作应该很简单,但到底是差在哪里呢?
我仔细想了下,最终确定问题就出在她的穿着上,便跟她说,你上班的时候有没有穿职业装呢?
其实一个职业装的好坏,能体现一个职场白领的精神面貌,还有自身的气场,把它穿好了,能积累下个人很强的气质。
于是我让她带我去家里看看她的衣服。
果然和我料想的一样,她的职业装也是很普普通通的那种,裁剪的并不是很合身,不仅穿起来松垮,面料也薄了不少。
只能说算能穿的衣服,却不是很好的衣服。在一些精英或者一些高级管理者看来,这就是很廉价的穿着,连带对人的看法也会降低许多。
我跟她说去定制一套合体的职业装,稍稍加一点醒目的点缀就行,材料一定要稍稍好一些,再适当化个淡妆。
记得当时她的眼神,是有些疑惑的,很怀疑这个办法到底行不行得通。
最后过一段时间,她给我发消息,说她按我的要求去做了一身衣服,没想到再次面试一家企业的时候,果然就很顺利的进入了,问我这是什么原因?
我告诉她这就是成年人的体面。有时候,精神气质的体现,也是需要衣装衬托的,尽管这样很武断,但大多部分人就是这么来看人。
扫地僧的做派只适合功成名就后,普通人如果不加分辨的装扮,只会把自己外在的气质掩盖下来,以致于明珠蒙尘,让很多人失去了人生转折的重要节点。
图片
#写在最后:
顺着这个方向,我渐渐把衣服上面的文章,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断舍离,但是对于它的理解,你一定不要有偏差,如果把断舍离的过程搞成形式主义,那就是很偏激的做法。
我把家里那些不常用的东西全部清除出去,空出大片大片的留白。增加了活动空间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情舒畅太多。
普通的东西可以少一点,只留下一些精致的,点缀丰富自己的生活就足够,这是我的感悟。
听过一则趣事,建国初,有位收藏家收到两个万历年间的青花瓷碗。
结果就在手下不断恭维的时候,他却打碎了一个,手下不解。
他却说,“两件是珍品,一件才是传世的孤品,想要有价值,就要懂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