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还是一个刚接触新媒体的小白。那时每过一篇稿子,会切实快乐一整天。
01.
记得在校园的某个夜晚,某个公众号有了回应。
“恭喜你成为我们的审稿编辑。”
仔细一想,距离自己初次写稿,竟有两年时光了。
两年前,我还是一个刚接触新媒体的小白。那时每过一篇稿子,会切实快乐一整天。
每天都像打了鸡血,看着每天写出的热腾腾的稿子,满满的成就感。
在写作的浪潮里,我加了许多编辑,接受过许多指点,被拒绝的稿子数不胜数。
“不好意思,我们不要这样的文字。”
在写作这条路上,太多人亮着眼睛进,红着眼睛出。有时会庆幸,还好自己的眼中灯火从未熄灭。
图片
只是不知何时,我开始羡慕审稿的编辑,常萌生出这样的想法。
“比起写稿,审稿应该会很轻松吧?”
想体验从旁观者的角色来阅读稿子,换个角度看待文字。可当编辑的两个月,却忽然发现,没有我想象中的如此简单。
你需要一个强大的心脏,和远多于平常人的耐心。每天都面对不同的人,耐着性子重复许多遍相同的问题。
其中不乏被拒稿后把你删掉的人。有刚投稿文章马上要求打稿费的文字小白。有不满意审稿结果,一顿指点江山后,飘飘然离去的“大神”。莫名其妙,又哭笑不得。
可也是那段日复一日的审稿时光,我进入码字以来最迷茫的一段时期。好像忽然间失去了对文字的热爱。
02.
你是否也有过这个时候?
一天明明什么也没做,却疲惫不堪,没有精气神,好像做什么都失去了意义。
那段时间我是这样。明明审稿的步骤并不复杂。只需要每天点开投稿的文章,看看选题,掐头去尾心里便有了大概。
一篇稿子,用不着几分钟就知道是否可用。我在审稿的空闲偶尔也会写稿。只是越写好像越迷茫。
拒稿了,没有了过去要一腔孤勇证明自己的坚定。过稿了,也失去了曾经那份难以言喻的雀跃感。
日复一日的审稿,越来越少的写稿,越积越多的迷茫,耐心逐步消磨殆尽。
图片
犹记一次审稿时,有个女孩和我聊了起来。她小小的抱怨:“唉,又没过稿。”
“这是我被拒绝的第六个公众号了,我都不知道要不要坚持了。”
那时刚过凌晨,我和她聊天。她说自己从小就热爱写作,投稿这事稿费无所谓,就是渴望被认可。隔着冰冷的屏幕,我可以联想到她失望的表情。
那天合上手机,有晚风从窗外偷偷溜进房间,搅得心里像一团乱线。突然觉得时光飞逝,感慨至极。干脆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许多往事:
坐在书桌前苦苦思考如何选题的我,查看邮箱被拒稿后从失落到平静的我,第一次被喜欢的杂志录用激动到手都颤抖的我。
无数帧片段如云朵般从脑海飘过。像是自然的播放了一个电影片段,心里有热流涌过。
我泪流满面。原来这熟悉的打字噼里啪啦声,不知何时已成为心里最优美的乐谱。我知道一切都源自热爱。
村上春树曾说:“我会写作到九十岁”。
我忽然感受到了那句话的力量:活着,就会一直写下去。
03.
我们常忧虑当下,好像在四顾无人的海面没有灯塔。手中曾经那把引以为傲的剑,好像生锈了。
迷茫的那段日子,我仍然记得第一次投稿发送邮箱的瞬间。和入眠前怀揣着那份沉甸甸期待。那时,甚至在梦里也在马不停蹄的码字。
当了审稿编辑,每天都会看到许多人鱼贯而入,许多人失望而归。我知道时光会给答案,会筛选出一部分真正热爱的人。
偶尔会在他们身上找到初次写作时自己的影子,那时眼里有星光,和月亮比着闪。那些记忆的片段,好像宽大的手掌,推着我向前看。
有时我会揣测那些被拒稿的少女和少年,小心翼翼的猜测他们的话语真心有几分。是坚持走下去,还是像大部分人一样,来时汹涌澎湃,走时悄无声息呢?
在这个诡谲多变的世界里,谁会在大浪淘沙后留下来呢?不久前因为忙着准备出国资料正式向号主提出辞职。
可审稿的这些日子,却是收获颇丰。在写作的路上,我哭过,笑过,激动过,迷茫过。
回想与文字相伴的两年岁月,虽没有功成名就,却常感热泪盈眶。
我曾看过这样的话:“其实我很怀念以前的自己,她有胆量,很快乐。她的遗憾比我少,相信的东西比我多。”
现在的我走在这条路上,看着和过去不同的风景,却依旧美好。
就像过稿,虽然少了一份喜悦,却多了几分坦然。也像拒稿,虽然少了一份失落,却多了几分自信。
图片
过去零碎的记忆由淙淙流水般拼凑,落成了一条未来的路。有些时候还是会忽的想起那些熬夜打字的夜晚。那个巴不得把一天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的自己。
我又恢复了佛系的写稿生活,虽然偶尔还是会焦虑,越写越觉相差甚远。但我已经很少再去怀念当年初次写作的自己。
我明白,过去永远比现在珍贵,可现在的每一帧,都会成为未来口中回不到的过去。
我走在路上,偶尔还是会有雾弥漫,却不再耽误行走的步伐。在奔赴热爱的旅途中,我曾迷茫无助,也曾怅然若失。
所幸回首往事,仍觉一切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