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今天宇宙在向我发射信号,告诉我「该写年金险啦~」
为啥呢?
先是知识星球里,有位公众号的老朋友向我提问说,这几年,她跟着我把家里人的保障配得差不多了,前年也买了「相伴一生」养老金。
最近了解到互联网新规的影响,准备在年底下架之前再添置一些年金险,想问问我的意见。
而这条留言被另一位球友看到,发给我她前几个月买养老年金的决策思路,看得我十分骄傲,不愧是我的老读者写出来的东西,思路完整到秒杀很多从业人员。必须放出来给大家看看。
图片
“Hi 关哥,刚刚看到你回答其他球友的提问,说你在考虑「光明慧选」养老年金。我前几个月(在你这儿的小伙伴)买了这款,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当时也随手写下了我整个决策思路,想跟你分享:
我之前出于灵活性的考虑,买了增额终身寿险,就一直没买养老年金险。
趁着这几天,认真看了下最近各平台普遍推荐的三款:「金生有约」、「光明慧选」、「金彩一生」。
算来算去,比来比去,最终选了「光明慧选」。理由如下:
1、【可以选择20年缴费】
目前我可用于长期投资的现金流不充裕,那就拉长战线。这就排除了最多只能10年缴费的「金彩一生」。
2、【养老金每年领取额高】
作为龟毛又纠结的处女座,我当然一上来就算 IRR 。虽然「光明慧选」的 IRR 低于「金生有约」,但是每年的领取金额要略微高一点点。
这就很奇怪,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后来我仔细研究的时候发现,「金生有约」的 IRR 之所以比「光明慧选」要高,原因在于现金价值。
当然,在领取额差不太多的情况下,现金价值越高越好。毕竟现金价值就是一个留给自己的选择权。万一真的急用钱,还可以退保一次性拿到现金价值。
但是长远来看,我买养老年金是为了退休后可以获得一笔「持续」的收入,而这两款产品都是开始领取后现金价值就变为零了。
如果真的看重现金价值所带来的灵活性,应该选择增额终身寿险。
3、【有加保功能】
主要考虑到我现在的保费不高(还不是因为穷),如果将来有更多可以长期投资的资金,还可以选择加保。
4、【附加万能险】
保底收益率3%,可以解决再投资风险。
5、【无健康告知】
虽说一般理财型保险的健康告知都比较简单,但是因为我患过妊娠糖尿病,每次健康告知都很烦。光明一生没有健康告知就省去了一大块告知的功夫。
6、【养老社区的优先权】
这个吧,算是产品特色,但是见仁见智。我目前觉得倒没有很吸引我。
另外,在买年金险的时候,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即使长期持有,IRR 也只有3.5%左右。现在每个月投1K,退休后每个月领2K。但是30年后的2K能干嘛,这个 IRR 分分钟连通胀都跑不赢,值得投资吗?
我认为这还是个人风险偏好的选择。年金险这样的产品起的是一个兜底的作用(其实很像我们社保的养老金)。在配置年金险的同时,我也买基金呀。"
图片
虽然我本人也正打算加一份「光明慧选」,但并不是建议大家一模一样抄作业。
这篇决策思路所体现出来的最重要的、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1)始终清楚自己最主要的需求,是「养老阶段的持续收入」,不是这笔钱的灵活性或者高收益;清楚不同的产品特色之间不同的权重;清楚自己的缴费能力。
2)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没有放任不管,而是主动寻找并且找到答案。
3)看待问题不「一元论」,懂得各种不同类型产品组合搭配的「配置思路」,同时拥有增额终身寿、养老年金、基金,多层次为养老做准备。
什么叫优秀?这就是。
图片
看完这条留言,很快又收到通知,「天天向上教育金」本月就要下架了。
图片
常看公众号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有多喜欢「天天向上」。我推荐了两年半,前前后后至少有四篇文章专门写它。不但我买,顾问老师也给孩子买。每次产品榜单少儿教育金都是它,真爱无疑了。
现在,终于要停售了——从2019年底就做好了迎接这一天的准备,多出来这两年也算不易了。
这大概也是一个信号,互联网新规的影响开始显现了。
So,接下来,我会和2019年一样,把几个主要的养老年金、增额终身寿放在一起写一写,给大家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挑选思路。如果你在关注这类产品,最近不要错过,记得把我星标!
同时,保障性的产品仍然是紧迫性最高的,大家有问题还是随时留言,不要耽误投保窗口期。年底之前不会有什么大的产品变化了,别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