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考线性代数的前一晚的十二点,室友们都说要上床睡觉了,纷纷拉上床帘,关掉灯。
寝室陷入黑暗,没有了任何动静。
我迷迷糊糊凌晨两点钟爬起来上厕所看见对面透过床帘发出的微弱的光,以及在夜深人静时听起来格外清晰的翻书声。
十点钟的线性代数考试,才不过六点就被洗漱声吵醒,揉揉眼睛刚清醒过来,便听到关门声,四个人的寝室一瞬间走了三个。
只剩我一个人,下床,换衣服,洗漱......
九点钟在考场刚打开书,一个室友一惊一乍地走过来,死盯着书上的笔记。
阴阳怪气地说:“哎哟,这么多笔记呐,好认真啊,不像我,上课都不听,唉,都快考试了还什么都不会,你也别看了吧,这都快考试了,看了也记不住......”
我冷笑一声,换了个位置继续看书。
图片
考完,在考场外,又是一轮心理战。
还是那个室友:“那个大题好难,我都不会做,就空着了。”
另一个室友跟着附和:“我也没做出来呢,选择判断我有好多都是瞎填的。”
她们紧接着就要过来问我考得怎么样。
我摆摆手,径直往食堂方向走。
又听见一番对话。
“她肯定考得很好,看她最近学得可认真了呢,书上好多笔记的。”
“肯定是的,那几天不在寝室一定是在图书馆自习呢......”
02
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这种对话意义在哪,更不明白她们为什么每天六七点去自习室,晚上踩着门禁的点回寝室,半夜又要爬起来看书学习的人,因为看到我书上的一点笔记就开始冷嘲热讽。
我的成绩真的不如她们,也没想过超过她们。
而对于她们,我一直有个疑问,难道在考试月承认自己学习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吗?
一天十几个小时待在自习室,回来就说没有学习,考试内容一章没看,在自习室净忙着追剧刷视频了;
晚上经常早睡,没到十一点就关灯拉床帘说要睡觉,却在凌晨两点钟在床帘里竖起桌子,点上最暗的灯看书学习;
创新创业,形势政策这些平时作业只要求写几百字论文的科目,往往是工工整整写了几千字交上去;
学院里的大创比赛,问起来就说不参加不申请,最后却在导员发的申报人员文件里看到名字......
一想到这样的日子要经历四年就很让人无奈。
图片
03
“内卷”这种情况真的不止存在考研,大学里的期末考试也一样。
奖学金不能人人都发,保研名额不会每人都给,预备党员也不能整个学院都被考虑......
资源永远是匮乏的,只要资源不够,必定会存在竞争。各自努力,良性竞争从不违背时代准则。
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在这里,内卷一样严重。
大学一年已经过去,我早已来不及搞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专业里的选修课,不是我喜欢的诗词文学,影视赏析,而是那个学分给的高,老师会捞人的色彩形象与心理。
而我一直热爱的有机化学,平时作业我却从来不想着自己写,会直接搜题,然后只往上填正确答案,因为写全对了,平时分就会高一点,绩点才会高......
图片
04
从内卷中脱离后清醒下来,那种白天大家都去自习室,我开始怀疑我要不要去的恐慌依然是真实且清晰的。
像是被推搡着,拥挤着去逼迫自己接受那种病态的学习,认为自己如果没有和别人一样一天泡十几个小时图书馆,就会在期末考中落后甚至挂科。
仅仅想着自己也要去卷,却忘了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在大学里学好我的专业知识,我想花四年认真培养我的兴趣爱好,我还想在闲暇时做点兼职,偶尔出去旅个游。
我不想在这几年里变成一个只会凑字数写论文,
只会抄答案水平时分,
拿着考前疯狂内卷得来的绩点,
却连最基本的专业知识都无法脱口而出的大学生。
图片
END
连续一个月的时光为了内卷,每天起早贪黑,过着甚至有些时候比高三还要辛苦的大学生活。
我在无意义的竞争中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已经疲于思考这样内卷的尽头究竟会在何处,获得高绩点,那然后呢?
我的热爱我的向往我的热情,在这些为了竞争而去竞争的“内卷”中被消磨殆尽,最后被蚕食直至了无声息。
或许多年后我回忆起大学时光,只能记得起那些未完成的梦想在心底最深处黯然失色,紧接着涌现的便是无尽的自责和愧疚......
光是想一想,就难受得让人浑身发抖。
无脑盲从后的心力交瘁让我最终更加坚定地选择坚持自己本来的作息时间和生活方式。
虽然那些人还是会继续卷下去,不过再也不会对我有任何影响。
我明白自己不会做单纯的绩点附庸,我只想在我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