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两部电影
好久不见,夏天快乐。
那天看wyzd,中途有点不太好受,吃了一个巨无霸汉堡才缓和过来。
电影聚焦现代“游牧民”,开着自己的房车旅行流浪。开到什么喜欢的地方,在房车营地短暂停留,和路上的人互相取暖,之后分别,再出发,相信未来某一天大家还会在路上相遇。
听上去好像带有某种浪漫色彩。但那些在路上的人,都有自己不得不出发的原因。
有人一辈子忙忙碌碌,为子女为家庭奉献,如今想彻底为自己活一次;有人得了不治之症,生命最后的时光不想躺在医院里,决定开车出来看风景,一直走到生命尽头;也有人可能就是喜欢这种无拘无束在路上的感觉,不愿被现代生活中的工作、房贷捆绑,开车出发,房车就是自己的家。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的女主也有自己“不得不上路”的原因。
她曾经有家有所爱之人,有几年幸福时光,但那些,随着人生往后走,都已经掩埋在时间的荒漠之中了。挚爱患病离世,住的小镇在经济大萧条中荒弃。一个人只要你活得足够久,总有一天你会看着曾经有血有肉的生活,慢慢分崩离析,变成历史与回忆。
妹妹邀请女主搬过去同住,但女主拒绝了。她不想再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了,不想再与人缔结亲密关系。如果一个人的过往太美好太幸福,对她来说太珍重,当她失去这一切时,整个世界都变得不重要了。巨大的伤痛之后就是无声。她选择自我放逐,开着房车独自上路。就像《海边的曼彻斯特》一样,有些人失去一切之后就不想再重来了。
这类电影总会勾起我心里某个一直在逃避的想法,某个关乎于人生下半场,我其实是持悲观态度的,没有任何安全归属感。
我时常觉得快乐是短暂的,在整个人生的维度里,真正快乐的日子可能就那几年十几年,转瞬即逝。走过人生A面,越往后走,你就要开始经历各种屎尿屁,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再幸运的人也逃不过生老病死,与所爱的人诀别。
这种事是没法细想的,因为无解,想多了就会沮丧,就得吃汉堡。
我觉得年轻最好的地方就在于能吃能睡。哪怕有什么东西你错过、失去,也可能有机会再重来,受了伤有足够的时间去愈合,人生有了新际遇可能就会恢复对这个世界的热情。
但当你过了某个时间节点,当你人生走到半程,如果失去了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可能其它一切都变得不重要的了。有些东西再也无法弥合。
所以啊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在音乐结束之前,在舞台上纵情欢笑不留遗憾。当音乐结束之时,随着灯光一并熄灭。
图片
图片
另一部电影是《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如果你想知道得了阿尔茨海默是什么体验,看它就对了。
电影从当事人的视角,给观众展示得了老年痴呆的人,他们感知到的世界是怎样的。83岁的安东尼·霍普金斯老爷子的表演已臻化境,看完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故事拍摄得十分精巧,场景设定在一栋公寓里,相同格局的两套房间,室内却是截然不同的摆设布置。这既是父亲的公寓,也是女儿的公寓。镜头随着演员的表演进程,不着痕迹地悄悄切换公寓场景,以此表示父亲从自己的公寓搬到女儿的公寓,但得了老年痴呆的父亲是分不清的。
这是我的公寓?还是女儿的公寓?什么时候搬过去的呢?他既迷惑又恐惧,一切都熟悉又陌生。观众跟着电影里的父亲一样,感受到的是那种错乱倒置的时间与空间,分不清今天与昨天,现实或回忆。感觉就像失重了一般,你无法抓住你的生活。
除此之外,父亲性情开始喜怒无常,有时风趣幽默,是个会说俏皮话的可爱老头,有时会发狂赶走护工,对最亲近的女儿说出恶毒的话语。
用电影中女儿的话说:我的父亲现在有点“随心所欲”。
镜头冷静记录着父亲病情状态的变化,女儿的选择与无奈。
直到最后画面一转,父亲从床上起来,公寓变得陌生起来,原来他住在养老院里,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几个月了。护工告诉他,他的女儿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来看望他。这时镜头给到父亲,这一段安东尼·霍普金斯老爷子的表演真的绝了,他的整张脸,他的面目表情,从迷茫困惑,慢慢过渡到有一丝悲戚,继而渐渐变得有某种稚嫩的难过,眼角耷拉下来,表现得很不高兴,仿佛自己是个五岁的孩童,只是长了一张83岁沟壑纵横的老脸。忽然,他开始喊,妈妈,妈妈……我想要回家。
人啊,只有在最无助最无助的时候,才会想要喊妈妈吧。
护工揽过父亲的手安抚着他,别担心,很快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父亲啜泣:我感觉……我感觉我的树叶掉光了。
镜头缓缓推到窗外,今天是个好天气,阳光明媚,绿树成荫,枝繁叶茂。而房间里的父亲,他的生命就要凋零了。
这是看完整部电影最难过的地方,总有人生命沸腾,有人凋零。自然法则残酷,谁也逃不过生命的衰老与消亡。但这最后的过程,仍让人于心不忍,唏嘘难过。
以上,就是今年目前最喜欢的两部电影了。
推荐大家有空看看。